详细内容

教师节|王阳明—希望后人这样铭记他

 

以灯传灯,心灯不灭,今不忘点灯人,后必佳灯共燃华夏天!

 

                                    ——教师节

 

图片

 

 

图片

 

 

“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

 

这是明史上对王阳明先生的一段评价。

 

然而在阳明先生与弟子的某次交流中,先生却叹然说:“可惜平生精神,俱用此等没紧要事上去了。”战功赫赫,在阳明先生心中,只不过都是些“没要紧事”。
那么,什么是阳明先生的“紧要事”?如果今天的我们只用一个词形容先生,他最希望的称谓会是什么?
北京,中华世纪坛,青铜甬道上有几段文字,或许正是对阳明先生心中“要紧事”的绝妙诠释——1528至1644年清军入关,共有17位名人以思想者和学者镌刻在青铜甬道,其中的12人为阳明先生的弟子或再传弟子。
图片
 
在阳明先生与学生的另一场对话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何为先生的“要紧事”。
直问:“许鲁斋言学者以治生为首务,先生以为误人,何也?”
先生曰:“但言学者治生上,仅有工夫则可。若以治生为首务,使学者汲汲营利,断不可也。且天下首务,孰有急于讲学耶?”
这个“紧要事”,就是教书育人!
“教育家”才是阳明先生最希望的称谓,化育天下之人心,正是圣贤的事业!
时光回到1483年,12岁的阳明先生,和他的老师有一段声名远扬的对话。

问:“何谓第一等事?”

师曰:“读书登第。”

阳明先生曰:“恐未是,当读书做圣人耳。”

立志读书做圣人的阳明先生,在历经求学求道、苦难磨砺的25年后,终于在贵州龙场悟道,看到那个以生命相求的“圣人之道”就在自己心里:“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他不觉呼跃而起,天理就在心中,不再遥不可及,不再无处可寻。
吾心自有光明,
何劳向外求索;
天人合于一心,
照彻河山万里。
 

参透天理大道的阳明先生,开始了化育人心的事业。

 

图片

 

1509年,主贵阳书院,始论“知行合一”。

1510年,任庐陵知县,为政七月,不事威刑,谕民为善,多感化者。

1513年,冬十月,至滁州,日与门人遨游琅琊、镶泉间,月夕,环龙潭而坐者数百人,歌声振山谷。

1514年,专以“致良知”训学者。

………

 

1519年,宁王宸濠叛乱,阳明先生冒着赤族之祸起义,即便在这个生死关头,阳明先生仍然与学生讲学,在钱德洪所著的《平濠反间遗事》中,记下了这个片断。“昔先生与宁王交战时,与二三同志坐中军讲学。谍者走报前军失利,坐中皆有怖色。先生出见谍者,退而就坐,复接绪言,神色自若。顷之,谍者走报贼兵大溃,坐中皆有喜色。先生出见谍者,退而就坐,复接绪言,神色亦自若。”在这里,我们不仅看到阳明先生的智慧与勇气,也能读出阳明先生伟大的师者之心。

图片

 

图片

阳明先生与弟子铜像

 

1528年10月,阳明先生在病中给弟子聂文蔚写了一封书信(一个月后的11月29日,阳明先生便与世长辞)这封给弟子聂文蔚的信,洋洋洒洒,真诚恻达,足足有4193字,老师对学生的那颗心,赫然纸上,令人不觉泪下。

何为“紧要事”?

阳明先生光辉的生命历程,将他12岁的惊天一问诠释得淋漓尽致。

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化育人心,才是这个世间第一等的“紧要事”!

何为师者第一等事?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因此,传道,是师者第一等事。

 

阳明先生是一位历史上罕见的伟大导师,他平生最重视的就是讲学传道,军旅生涯中他最爱的也莫过是与三五门生,讲学论道。
 
先生的弟子以及再传弟子们,没有辜负先生的期盼,他们学习致良知,也像先生一样,”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无所待而行”,“使天下人皆知自致其良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
 
阳明先生和他的12位弟子,他们的名字和事迹都被镌刻在北京中华世纪坛的青铜甬道上。这个事实告诉了我们:圣人并非高不可攀,圣人可学而至。

图片

 
 
每个人都有良知的种子,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位圣贤。阳明先生就是那位常驻我们心中的圣贤,致良知就是一座桥梁,它让我们不断地靠近圣贤,成就光明的人生!值此教师节之际,感恩所有辛勤的教书育人的老师们,感恩阳明先生给予我们开启的光明大道。
 
 
 
 
部分素材来源:“致良知四合院”微博号
 
 
图片

扫描二维码获取

更多精彩

图片

中国阳明文化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