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2018中国·贵阳(修文)第六届国际阳明文化节隆重开幕

10月25日,主题为“良知之光·共建共享”的2018中国·贵阳(修文)第六届国际阳明文化节在修文县中国阳明文化园隆重开幕。原国务委员戴秉国同志发来贺信表示热烈祝贺。中共贵州省委书记、贵州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志刚对本届国际阳明文化节高度重视,对活动的举办作出了重要批示。

 

 
 致2018中国·贵阳(修文)第六届国际阳明文化节贺信

修文(龙场)是我曾经到访的“王学圣地”。值此2018中国·贵阳(修文)第六届国际阳明文化节开幕之际,我谨向活动的成功举办致以热烈的祝贺!向赴“龙场之约”的国际国内专家学者、各界友好人士及企业家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并致以良好的祝愿!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王阳明先生在贵州龙场的参学悟道,对阳明心学的形成起了决定性作用,为贵州乃至世界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相信阳明文化节会遵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努力“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

贵州自然生态美,贵州人文美。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和“阳明心学·龙场论坛”的双双举办,彰显了“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人文精神。生态文明与心态文明同步建设,相得益彰,美美与共,为贵州从洼地崛起到建设文化强省作出了有益探索,为建设美丽文明的中国和世界贡献着可供借鉴的精神文化成果。

衷心祝愿本届阳明文化节圆满成功,“阳明心学·龙场论坛”越办越好!

                         戴秉国

2018年10月25日

 

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有,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叶小文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副主席白庚胜中共贵州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慕德贵中共贵州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赵德明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鸣明贵州省政协副主席左定超贵州省文史研究馆馆长、龙场论坛秘书长顾久夏威夷大学哲学系终生教授、著名学者成中英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院研究所研究员鲁登寇,韩国阳明学会会长金世贞,还有各友好城市和行经地代表,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贵州省有关部门、各市(州)以及各区(县)负责人,贵阳市有关方面同志,以及来自美国、韩国、俄罗斯以及香港、台湾地区和国内近200余名知名专家学者、500多名各界人士及群众代表出席;

中共贵阳市委副书记、贵阳市人民政府市长陈晏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由贵阳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晏主持,陈晏宣读了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志刚批示。孙志刚在批示中说,阳明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王阳明曾在贵州参学悟道,贵州在弘扬传统文化方面有独特优势,要继续深入探索、深入挖掘,创造出新的经验。近年来,贵阳市、修文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推动阳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促进了文化软实力和对外形象的提升。希望贵阳市、修文县以举办本届国际阳明文化节为契机,进一步在全社会营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全省各级各部门要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积极作为,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培育和弘扬新时代贵州精神,坚持精神追求,保持文化基因,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阔步新时代!

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慕德贵宣布开幕

贵州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赵德明讲话

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张学智致辞

中国文化书院院长王守常致辞

《光明日报》社总编辑李春林致辞

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叶小文先生致辞

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慕德贵宣布开幕中共贵州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赵德明代表市委、市政府对2018中国▪贵阳(修文)第六届阳明文化节的开幕表示祝贺。他指出,“良知之光”在于知行合一。为什么知行合一很难?难就难在如何体现在具体的事情上,实际的行动上。阳明先生说的好,人需在世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于立、动于立。只有在世上用功,才能不断认识和实现实践的辩证统一。阳明先生所处的明代,贵州被认为是蛮夷未开化之地,近代的贵州也被贴上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和夜郎自大、黔驴技穷的形象,今日的贵州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引下,走上了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的发展新路,贵州有影响力的提升正在一次次刷新外界的认知度和认同度。有舆论认为,贵州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巨大变化,充分印证了明朝开国重臣预言家刘伯温“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五百年后看,云贵胜江南。”的预言诗。

县委书记孙华忠致辞

中共修文县委书记孙华忠表示,本届国际阳明文化节的主题为“良知之光·共建共享”,旨在弘扬阳明先生的精神,唤起人类的良知己任,实现社会发展成果的共建共享。多年来,修文县委、县政府把传承和弘扬阳明文化作为重要责任,自1999年以来,贵阳(修文)已经成功举办了五届国际阳明文化节,打造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心学圣地”。建设“重德修文”大讲堂200多个,组建地方阳明文化专家团队,扎实推进“阳明文化九进工程”暨阳明文化进机关、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部队、进景区、进家庭、进商铺,厚植阳明文化,让阳明精神浸润各领域。2016年以来,修文县举办传统文化讲座2000多场次,听众超过12万人次,做法和经验在2016年全国宣传部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训班上得到交流推广。

本届国际阳明文化节活动主要内容包括龙冈书院揭牌仪式、阳明文化节开幕式暨主旨演讲、龙场论坛、戊戌年祭祀王阳明典礼、主宾市专场活动五个部分,于25日到26日举行。期间还将举办修文县群众文艺展演、王阳明经典诗文咏诵会、“心学之旅”研学旅行等活动。

此次阳明文化节由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光明日报社指导,中共贵阳市委、贵阳市人民政府、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国文化书院主办,中共贵阳市委宣传部、中共修文县委、修文县人民政府承办。

大咖齐聚 共话阳明

 

 

10月25日,主题为“良知之光·共建共享”的2018中国·贵阳(修文)第六届国际阳明文化节在修文县中国阳明文化园隆重开幕,来自中国、俄罗斯、韩国等三个国家的著名阳明文化专家学者发表了主旨演讲。

“龙场悟道,良知思想受世人所景仰;深秋时节,我们又相聚在“从心开始的地方”。510年前王阳明先生在此静坐悟道,今天我们在此坐而论道。”贵州省文史研究馆馆长、龙场论坛秘书长顾久主持主旨演讲。

贵州省儒学研究会会长、贵州大学教授张新民先生说,“龙场悟道”是王阳明一生思想发展最引人注目的转折性事件,以其为中心线索展开多方面的分析,则可将他的一生分为前后两个不同的阶段,即悟道前的“学之三变”和悟道后的“教之三变”。总结阳明一生心路跋涉之历程,即可看到修行实践的两条重要入路:一是从功夫见证见体,再是从本体开启功夫。无论本体或功夫,都以实践为第一义。人类社会生活无尽,道德伦理实践也无尽。因而阳明的哲学本质上即是本体实践之学,不仅要在体用关系上将本体界与现象界打成一片,而且更要在现实生活中将本体实践、道德实践、政治实践合为一体,从而建构一个充满了良知温暖和天理精神的人文化成的世界。

夏威夷大学哲学系终身教授、著名学者成中英先生  强调,阳明的悟道,能够打破心跟理之间的关系,能够建立更深的关系。心和理,一个是宇宙的事,一个是人心的事,但人心就是宇宙。心和理是不能分开的,这怎么实践?这需要一个实践的过程,需要在世上磨炼。所以把说“格物致知”,“格物”就是掌握内在的精神,“致知”就是要掌握自己的实践。阳明学问的一贯精神是从“心即理”到“知行合一”到“致良知”,那“致良知”怎么实现?最后有他的“四句教”有说法,但我们需要完成我们的工作,完成“致良知”的精神。

中南大学校儒学研究所所长、韩国阳明学会会长金世贞先生认为,阳明追求的学问和教育的最终目的并不是通过外在知识探索的立身阳明,而是通过自觉、实践过程实现人类天生本心(良知)的‘真我’。教育就是营造学生实现真我成就立志的环境,为了使学生不断成就真我,主体、自律、实践性地进行教养的过程。

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研究员鲁登寇先生表示,二十世纪以来,“阳明学”受到俄罗斯汉学家、哲学家和历史学家的极大关注。如今,阳明学在俄罗斯的研究处于厚积薄发的状态,以科布杰夫为首的汉学家、哲学家和历史学家开始了对阳明学公开、系统、全面的研究,吸引更多的俄罗斯学者和普通民众人开始关注“汉学”、“儒学”进而关注“阳明学”。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吴光认为,王阳明的龙场悟道只是其心学的起点,而非完成心学体系的终点。王阳明37岁在龙场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又于38岁在龙场悟得“知行合一”之理,到五十岁在江西确定“致良知”为学说宗旨,经历了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这是从摆脱程朱理学的“性体”走向阳明心学的“良知”本体的悟道立教过程,是从“百死千难”的人生坎坷经历中彻悟“良知”本体的思想智慧。所以,对于当今阳明学的研究者、信仰践行者而言,应当深刻体会王阳明“三变以至于道”及“学成之后又有三变”的悟道艰辛,认真而虔诚地做学问、行良知。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岭南心学研究会创会会长黄明同女士深刻阐释了阳明的“一体”观,她认为,阳明的“一体”观无疑可以启迪今人:生存在同一地球上的人类,人与人之间、国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地域与地域之间,尽管存在着差异,但不存在“人己之分”和“物我之间”,彼此通过“对话”、“合作”、“包容”、“协调”、“同心协力”、“同舟共济”,可以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统一体,构建起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启示,就是阳明“一体”观,在当代尤为珍贵的意义所在。

浙江大学教授、浙江稽山王阳明研究院院长董平认为,“心即理”是阳明心学体系结构的理论基础,也是其思想整体建构的逻辑起点。有了“心即理”这一基础,他的全部学说才有着落,各种观点的展开才有统一的基点,才能够“会有其极,归其有极”,呈现其思想的完整性与统一性。而在个体那里,“心即理”作为“真己”生命的实在状态,则需要通过生活的事实来加以体现,是需要落实到具体的生活实践之中才能够得到实现的。正因此故,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用来作为实现“心即理”的经验方式。“知行合一”就是“心即理”的实践工夫。董平说,个体自身生命存在的本然真实状态决定了行为的“应当”,“当然”之行与心体的本原性真实状态相契,即是生命自身的真实存在性的体现,同时也是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的实现。“知行合一”充分体现了王阳明心学的实践品格,而他的“致良知”说,根本上也只是关于这一点的具体论述与实践性展开。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学者白庚胜先生指出,阳明先生的文学地位也很重要,他在贵州两年多接近三年九百多天时间,有200多首诗,还有一些散文留存给中国文坛,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所以我们在怀念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哲学家的同时,不要忘了修文的“文”有文学的氛围。几位大家中研究他的思想成果,要综合的研究,就是不能忘对文学的范畴。“知行合一”也在文学范畴,诗言志,歌咏情,他表达他的思想抱负,修文说这边是半山丛脊,寥寥杂居,在他的诗文中都有体现。贵州文化的新的起步,应该不忘初心,从这里出发。不忘初心,从政治上,我们是不忘从建党第一天的不忘初心,我们还有历史的不忘初心,文化的不忘初心,这些都是给我们的初心、起点进行解释。(文/罗付伟 图/周健 张正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