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阳明洞

“何陋轩”左面便是阳明洞(即东洞),洞口前为青石板铺就的石院坝,院边有青石雕刻护栏,院北石梯两旁有两人合围粗的两棵参天古柏,名“文成柏”。两树巍然并峙,根深叶茂,苍劲挺拔,高耸人云。据民国《修文县志》载,是王阳明先生手植,距今已505年。

 

 05.jpg

 

     阳明洞前后三通,洞中有洞,宽敞明亮,空气通畅。洞口呈长方形,洞中钟乳鳞次栉比,玲珑剔透,上悬下立,形态万千,可惜部分被毁坏。王阳明初到此时,用茅草扎成围栏在洞口挡风,搬石块在洞内垒床睡觉,与童仆在此生活居住。

 

 12.jpg

     从王阳明《始得东洞遂改为阳明小洞天》一诗的描述中,可知他当时在洞中的生活状况。王阳明离世后,历代学者、名人、仕官到这里瞻仰阳明洞遗迹,洞内外书刻有大量的摩崖和碑刻。摩崖有四十三幅,是国内外溶洞摩崖石刻最多的一处,行、楷、隶、篆等书体各具,风格迥异。其中七言诗七首,五言诗五首,单句摩崖石刻二十九幅,均遍布于洞壁间。洞口上方最大一幅摩崖石刻“阳明先生遗爱处”为明万历已丑年(1589)贵州宣慰使龙源安国亨书,洞口左壁“奇境”二大字为道光十年(1830)修文知县岭南庞霖书,左洞口“幽光”二大字为道光十一年(1830)番禺梁作舟题。其余有明崇祯庚辰年(1640)布政使潘润民书“我即前生面壁人”、“娲皇遗迹”。1937年山东日照牟希禹题“良知之源”等。除国内仕官学者所书外,还有光绪癸卯年(1903)日本高山公通、金子新太郎、冈山源六、清宫宗亲到阳明洞瞻仰时所书刻“阳明小洞天”一幅。

 

 10.jpg

      这些摩崖石刻多数由于年代久远受苔藓覆盖,加上高悬于洞壁,无人觉察,只有少数字迹清晰,但被人为的损坏。多数是1993年时,笔者和县文物管理所职工搭着梯子,抬水冲洗清理才发现,损坏的部分根据原迹修整,恢复原貌。摩崖石刻内容多系敬仰赞诵王阳明,赞美阳明洞风光之作。洞口还竖有明万历五年(1557)云南左参政罗汝芳题“阳明别洞”,崇祯己卯年(1639)巡按贵州监察御史冯晋卿撰书的《游阳明洞记》,清道光十一年(1831)修文知县庞霖撰书的《阳明洞记》等碑刻六通,可惜原碑已毁,仅存部分碑文和拓片。

 

     除摩崖碑刻外,尚有后人瞻仰阳明洞遗迹有感,所题诗词、赋、记数十篇。比较著名的有司炳煃的《大暑游阳明洞三首》,聂尊吾的《仲夏偕文献征辑馆同仁游修文阳明洞》,马道穆的《丁丑仲夏偕馆中同仁谒修文王文成公祠遂游阳明洞分韵得洞字》等。